• 工業4.0的發展良機 台灣不能再錯過

    1. 武劍
    2. 策略溝通

11月中,世界體育用品工業聯盟(WFSGI)製造商高峰論壇在台中舉辦年度會議,工業4.0成為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DDG藉由觀察此次盛會,試圖為台灣的運動用品產業把脈,探討如何將國內外業界頂尖的工業4.0做法運用在相關產業中。

由這場在台中舉辦的論壇中所呈現的混亂和隔閡就可充分證明,台灣智慧機械製造商正與開發自家市場的機會擦身而過。論壇中聚集超過200位會員代表,他們來自於台灣領先的運動用品製造商和其所供應的品牌商。論壇的主軸是當紅的工業4.0,與會者冀望如同汽車和電子產業一樣,從自動化生產和大數據中得到如效率、洞察、預測模式等種種好處。台達機電事業群業務處副總經理劉佳容是本次的主講者之一,從與會者對他的提問中,透露出儘管雙方看似沒有關聯,但卻希望藉由和機電業者的交流,找出可能的合作之道。

此刻,台灣的智慧機械業者正在全球各地辛苦奔走,宣傳自家產品,但是其實眼前就有一個絕佳的機會,讓他們和急需創新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國內運動用品市場搭上線。運動用品製造商在自動化方面還有許多尚未開發的機會,箇中原因繁多,部分是因為運動用品本身就是一種生命週期較短的商品,需要持續修改設計,還得製作多種尺寸。某些品牌已開始實驗所謂的「可製造性設計」,或是將運動鞋生產模組化,以利自動化生產;但他們的設計師卻反對這股潮流,認為會影響他們的創意,也常常使這些創新的生產方式胎死腹中。

現任台灣美商崔克自行車亞洲區技術經理Chris Pomering表示,崔克到去年左右才推動較大規模的自動化生產。所以當機器人現在執行鋁合金焊接和庫存異動等工作時,自行車製造依然受制於訂單量太小,而導致更進一步的自動化或是升級工業4.0的成本過高。

以現況看來,台灣的運動用品製造商為了他們所供應的品牌,在亞洲一帶正陷入追逐低利的困局。這種自掘墳墓的行為產生愈來愈多的衝擊性的後果。如同本次論壇的主講人之一-劍橋的Steve Evans教授所言:「如果你追求低人力成本,你就會失去最佳的人才。」要實現自動化系統,擁有高技能的人才是必須的。然而,目前的狀況如同劉佳容所言,目前企業熱衷競逐低人力成本的地區中,泰國的技術人才不足,更不用說緬甸這一類開發較遲的東南亞市場。

因此,儘管體育用品製造業的客戶們不好搞定,但他們迫切需要解決方案,若能和台灣的智慧機械業者密切合作,雙方都能獲得最好的結果。然而,WFSGI這個全球產業機構所付出的努力,並未影響智慧機械產業的相關人士。儘管台灣政府正努力地推動工業4.0,智慧機械業者似乎仍無意在國內尋求發展生意的機會。

台灣的智慧機械業者出手相助本國的運動用品產業相當合理,一方面協助他們發展有利於保持領先的解決方案,並留住他們來自各國的品牌客戶,另一方面解決方案也可以被運用或銷售到海外市場。前任政府在生產力4.0計畫中,曾列舉保證每年投資台幣四十億的產業,其中也包含紡織業,但如今現況使許多人失望。寶成Nike事業部負責自動化的Roger Ou說:「有時候我覺得他們忘記了像我們這樣的傳統產業。」他是寶成首位致力將更大規模自動化系統整合到生產線的人員,憑藉著過往的工具機背景,他指出了智慧機械結合運動用品製造將產生潛在十足的產業綜效。

在微利中求生存的運動用品製造商,往往沒有思考長期投資的空間,但這不代表他們排斥前往正確的方向。在缺乏台灣智慧機械業者主動出擊的情況之下,政府和公私合營的夥伴應當挺身而出。從本次主講者的遴選中看來,世界體育用品工業聯盟似乎也意識到這樣的狀況。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執行長葛儀文以自家機構所研發的一系列創意產品揭開序幕,其中包含多光譜成像顏色測量、面料影響力評估工具,以及紡織物觸感測試儀,這些產品提供更具體的標準,讓紡織業者不再像過往得憑主觀判斷做決定。隨後登場的是在英國國家複合材料中心負責策略和商業的執行總監Alison Starr,她概述了公共資助的中心與空中巴士及勞斯萊斯等合作夥伴共事的經驗,他們合作開發協作和多功能取放型機器人的應用,可以用來處理細緻的紡品,並且還運用了製鞋業者夢寐以求的液壓成型技術。

葛儀文和Starr的機構充分展現了向外合作所帶來的潛在好處。他們的機構讓品牌商和學術界有機會去探索新點子並加以測試,特別是在永續性和工業4.0等方面。舉例來說,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的合作對象包含知名服飾品牌H&M和Patagonia;學術機構則有賓州大學的華頓商學院和澳洲的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

在論壇中主講者和台下製造業和品牌商的代表之間的隔閡,讓我回想起和德國經貿辦事處處長賀安得的對話。事實上,這些公私單位所倡議的做法、政府機關和產業界之間,缺乏能夠互動的平台,而這樣的互動極有可能促成前面所提到的市場媒合。此刻,如Evans教授所言,工業4.0可能開啟一個「全新的機會與挑戰的光譜,讓我們得以預見製造業的未來」,但是除非台灣能改善製造業和智慧機械產業之間的溝通和合作,這些機會和挑戰將從我們身邊悄悄溜走。

 

想獲得更多品牌經營相關知識?歡迎您 點此訂閱DDG電子報 

台灣品牌
經營策略
品牌行銷
品牌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