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造業未來的希望,一直近在咫尺

    1. Mark Stocker

日前一位官員接受媒體專訪,一席「台灣適合做代工、做品牌愈做愈累」的說法,重啓產業界對於創建品牌的討論。這不是第一次政府官員或民營企業人士針對台灣製造業轉型方向提出見解,也顯示出台灣在發展多面化經濟所面臨的困境。

我一直以來相信「品牌」在價格競爭的惡性環境中,可以提供台灣製造業脫離代工模式。但同時,我也能深刻體會台灣企業,尤其是科技類的製造企業,在轉型上面對的挑戰與艱辛。

在提出台灣製造業應專注做代工而非品牌的見解時,我們應該也提出如何擺脫低利困境的想法。我相信在我們DDG的客戶中,或者任何企業,對百分之三的利潤充滿熱情的,沒有幾個。所以我針對這個方向,和大家分享想法。

四年前,我們有幸參與一項政府專案,在全球各地進行訪談,研究台灣如何提升其運動休閒相關品牌的能見度。這個專案提供了難得的機會,讓我們除了從工廠製造端來看品牌,更從市場端來瞭解台灣的運動相關品牌的發展。其中有一個發現或許對提供轉型方向有相當價值。

全球訪談行程的一晚,我坐在一個西雅圖的大型自行車商場的對面,望著那佔地超過250坪,高達三層樓,全玻璃帷幕的空間,展示著上百部自行車。我剛從這家自行車商場訪談結束,所以知道這些自行車並不是我們在大賣場看到的經濟型自行車。這家商場的自行車掛著平均售價一千美元的價格牌,甚至高達一萬美元價格範圍的產品也有相當豐富的選擇。我當時心中就產生一個疑問:為何自行車市場在北美能達到如此的一個規模?在西雅圖或北美其他城市的消費者,為何願意花如此多錢在自行車上?

這個問題你問美國人,得到的答案會是因為美國和歐洲的自行車品牌努力創造出這個市場。在過去的20年,美國和歐洲的自行車品牌以男性消費者為目標,創造出新的而有吸引力的自行車文化。這些品牌同時教育消費者一輛好的自行車值得花費一千五百美元。但我生活在台灣這個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研發及製造基地將近20年,我知道賦予歐美創造這類市場可能性的,其實是台灣在高端材料和製程上的專研,生產出專業級且市場可接受價格範圍內的商品。所以這些品牌得以用與專業級自行車媲美的商品,吸引一般大眾購買。這個過程,我們稱為「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 (Prosumerization)。

台灣企業在製程的專注,結合歐美品牌的創造市場能力,將消費者 (Consumer) 成功的轉變為專業級產品消費者 (Prosumer),共創有利潤的全新市場。台灣企業針對專業級產品,在製程及材料上做深入調整,在消費市場可接受的成本範圍,製造專業級產品。就等於原先只有職業選手Lance Armstrong的團隊才能負擔的自行車,現在一般消費大眾也能購買擁有了。

相似的例子,在台灣其他商品的製造業中也隨處可見:平板顯示器、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健身器材、血壓計、專業汽車零件、甚至著名的iPhone也是台灣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下的產物。

假設台灣製造業的最具價值的能力,就是在為專業級產品的製造,降低製造成本,協助創造專業級產品的消費市場。那我建議我們應該專注于此一能力,以此能力來開展全新市場。目前就我對市場的觀察,有幾個市場可以經由專業級產品可消費化,而開創更大市場:例如專業醫療級家用醫療設備、家用自動化設備。

台灣製造業對全球市場的主要貢獻為「降低成本製造」,而非「低成本製造」。台灣製造的產品能被全球市場青睞,也是因為我們在降低成本上的努力,提供品牌商更佳的機會,創造原先不可能被創造的市場。

我們的未來不是只有一個選項。台灣會出現成功的品牌,也持續會有成功的台灣製造商。我同意建立品牌是一條長期的、需要決心的路。但決定將製造業發揮到極致的企業,可以從市場的角度來看看自身。如果你和我一起看著西雅圖的自行車賣場,你就會知道從市場看進來的角度,機會其實是無限的。

 

想獲得更多品牌經營相關知識?歡迎您 點此訂閱DDG電子報 。

品牌經營
品牌策略
品牌國際化
品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