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24 總統大選看品牌行銷,你學到了什麼?
-
- 曹玉玲
- 公關暨行銷專案總監
2024 總統大選已落幕,競選期間,三組候選人可說是卯足勁宣傳。如果將其視為三家競爭品牌,在這場激烈廝殺的行銷競賽中,可以學到什麼?本文將分析這三個「品牌」的溝通策略、主打議題和宣傳素材,作為行銷上的觀察借鏡。
在溝通策略上,民進黨「賴蕭配」主軸是「選對的人,走對的路」, 延伸為蔡政府引領台灣走在民主、被國際看見的路上,肯定其政績就挺「賴蕭配」。國民黨「侯康配」強調政黨輪替,同時批評民進黨的執政缺失,塑造出「戰爭 VS. 和平」的選戰。民眾黨「柯盈配」則以「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號召支持者參與,承諾「把國家贏回來,還給人民」。
三家「品牌」皆利用大眾及社群媒體、廣告、實體活動等多重管道宣傳議題。「柯盈配」提出「30年來,第一次可以同時下架藍綠」、「擺脫藍綠惡鬥」;「侯康配」猛攻執政者的貪汙、疫苗爭議、缺水缺電缺蛋、台海危機等議題;民進黨則打政績牌,強調蔡政府在婚姻平權、再生能源、長照、租金補貼等作為,指出要「上架台灣」、不走回頭路。
一、「柯盈配」最能抓住年輕族群
民調顯示,「柯盈配」在 20-39 歲具高支持率,柯文哲從 2014 年太陽花學運、以「白色的力量」之姿參選台北市長,其講話直接的「阿北」形象鮮明,且很早就跟網紅合作,累積許多年輕粉絲。除了個人「品牌」魅力,「柯盈配」的行銷手法亦是關鍵:
1. 善用年輕族群平台發聲
20-39 歲台灣年輕族群最常使用 Youtube、Instagram 和 TikTok 等平台,柯比其他兩組候選人更早經營,YT 和 IG 粉絲數破百萬,其他人難以望其項背。「柯盈配」也善用平台發聲,尤以 YT 最用心,「2023 柯 P 老實說」、「政治就是科學」、「柯 P 來了」等企劃,清楚傳達溝通訊息,且由柯親自上陣,完全是「網紅」經營模式。
2. 讓年輕人有感的 Slogan
「30年來,第一次可以同時下架藍綠」、「把國家還給你」,兩句 slogan 不斷出現,對於厭倦藍綠長期惡鬥、對政治社會環境不滿的年輕人非常有感,彷彿「柯盈配」是能幫助他們改變現狀的希望。
3. 邀請支持者共創
競選廣告「我相信」邀請支持者入鏡,在台灣的總統大選 campaign 中前所未見。品牌邀請粉絲共同創作並不是特別的手法,可視為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原創內容)的變形。這種行銷方式加深鐵粉的品牌黏著度,還省去 model 拍攝費用,相當聰明。
4. 為支持者命名
柯文哲稱支持者為「小草」,在台灣政治人物中也是頭一遭,常見於演藝圈,例如瑪麗亞凱莉稱粉絲 “The Lambily”(Lamb 和 Family 兩字結合)、泰勒絲的粉絲自稱 “Swifties”。偶像為粉絲命名,或粉絲們自行命名,有助於凝聚粉絲,產生「我和別人不同」、「偶像特別關注我」的感覺,正是年輕人需要的。
許多品牌面臨客群老化、無法吸引年輕人的課題,看看「柯盈配」的做法,的確值得學習。
二、瞬間創造高聲量和好感度的廣告影片
三家「品牌」都有拍競選影片,為何「賴蕭配」的「在路上」,能在短短 24 小時內創造超過四百萬次觀看數,並在媒體、社群上引爆話題?有三個原因:
1. 形式創新
影片由現任總統親自開車載副總統上路,兩人在車上話家常,最後再把車鑰匙交給「賴蕭」兩人,象徵「交棒」,這樣「類公路電影」的形式在競選廣告中是少見的,予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2. 技術創新
若要拍攝三人親自開車上路,路線、維安都是極大挑戰,因此透過虛擬製作(Virtual Production)是最可行的方式。所謂虛擬製作,是在攝影棚搭設大面積的 LED 牆和天板,結合電腦輸出的真實影像或由遊戲引擎建立的背景,再由攝影機借位拍攝。此技術已有多部戲劇、電影使用,例如《茶金》、《老狐狸》等,如今是首次運用在總統競選廣告上,呈現效果相當好,幾乎以假亂真。
3. 真摯感人
影片中蔡英文邊開車邊和賴清德話家常,她偶爾夾雜台語,還取笑賴清德的中分頭,輕鬆的對話跟平常兩人的嚴肅形象大相逕庭,卻也在對話中展現出真誠不做作、帶領國家前進的使命感。不少網友留言感動、熱淚盈眶,可見一支好影片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創造高聲量,還能增加好感度,吸引中間選民目光。
影片是品牌行銷極重要的工具,無論是品牌形象或產品宣傳影片,是否能讓受眾看了「有感」?能否在播出後創造話題並持續發酵?都需要在拍攝前仔細思考。
三、負面行銷是一把雙面刃
負面行銷是選戰常用策略,目的是藉著打擊對手,引發目標族群仇恨、厭惡或恐懼的情緒,進而達到宣傳目的。「侯康配」無論是競選廣告或臉書貼文,都不斷地傳達民進黨執政八年來貪汙腐敗、造成缺水缺電缺蛋窘境,以及可能引發兩岸戰爭等言論。
打負面行銷的好處是鞏固基本盤,同時影響中間選民,但這是一把雙面刃,若力道太猛,或涉及不實攻擊,就可能造成反效果,使中間選民反感。運用在品牌行銷上需格外謹慎,負面訊息傳播速度快,的確能為默默無名的新品牌打響名號,但也可能在短時間內產生支持和反對的兩種極端聲浪,這把雙面刃要如何使力,才不會傷了自己,絕對要有周全的沙盤推演。
四、溝通訊息不一致帶來負面影響
「柯盈配」最初溝通議題是「擺脫藍綠惡鬥」、「同時下架藍綠」,吸引許多中間和年輕選民。選舉中期卻接受「藍白合」提議,要怎麼「合」、正副手人選怎麼決定?一連串操作鬧得沸沸揚揚,最後出現戲劇性轉折,宣告破局。
「藍白合」最大的傷害,是溝通訊息不一致,導致誠信受到質疑。「柯盈配」強調下架藍綠,卻跟其中之一談合作,讓支持者覺得「被打臉」、遭到背叛,多家民調顯示柯同意「藍白合」後,支持度明顯下降,這都源於溝通內容的矛盾。
當今消費者意識高漲,對品牌的誠信有極高標準,前期的溝通策略定下後,後續議題設定、溝通內容和實際作為都必須保持一致,否則不但使消費者困惑,也傷害品牌形象。
選民投的是「人」,也是「品牌」
一場成功的品牌行銷 campaign, 從目標設定、鎖定族群、制定有效的溝通策略及議題,到產製出讓受眾有感的內容、選對傳播管道等,這些面向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選民投的是人,是「候選人品牌」,唯有創造出非你不可的理由,才能在品牌行銷戰中順利突圍。
想獲得更多品牌相關訊息?歡迎您點此訂閱DDG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