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與行銷(二):行銷,是「市場經營」的過程

    1. Jojo Chang
    2. 特約作者

在品牌與行銷(一)中,我們點出了品牌建立的迷思,強調品牌平台是品牌建立及打地基的重要過程之一,本篇我們則聚焦 Marketing 「市場經營(行銷)」的精神跟重點。

當年決定赴美攻讀行銷碩士時,家人朋友問我:「什麼是行銷?如果你要從事銷售工作,何不馬上投入職場,開始累積業務經驗?」這個問題點出大多數人對行銷、促銷、銷售的迷思,以為行銷為業務工作的一環。

市場經營常見三大誤區

在談什麼是行銷前,我想先來談談台灣企業在市場經營過程中容易犯的幾個失誤:

1. 只重視從內到外(inside-out)的目標市場定義

大部分台灣企業主為技術背景出身,因看到市場上既有的產品尚有改善空間,所以透過募資或集資方式,將改良後的產品量產、商品化,在市場上銷售。

許多歐美企業的創立也以這樣的方式開始,差別在於當第一代的產品上市並獲得成功後,歐美企業同時會成立行銷部門(尤其是產品行銷),將產品規劃的主導權從研發部門轉移至產品行銷部門,研究產品的成功因素,重新檢視並定義目標市場使用者,將 inside-out 的市場研究程序轉為 outside-in。

因為缺乏 outside-in 的思考,導致台灣不少企業在第一代產品上市並廣受好評後,難以成功複製並延續到下一代產品,這個過程也成為企業能否長期經營的轉捩點。

2. 自說自話,充滿產品規格的溝通策略

「自說自話」或許說的太直接,但我們不難看到許多產品對外的文宣品寫上滿滿規格表的情況。這些資訊對於技術背景出身的使用者會引起共鳴,但對大部分購買者及決策者而言卻是無感的。溝通規格很重要,然而溝通使用者價值更是重要的一環,在英文上會說 “How to translate your specs into benefits”(如何將規格轉化為優勢)。

以可口可樂為例,假設我們用產品規格來推廣可樂,就會變成:可口可樂=小蘇打+特有糖漿+水。但是可口可樂對外從未提到產品組成成分及規格,反而環繞在「歡慶、歡樂、熱情」等能與消費市場產生共鳴的價值主張上。


圖片來源:可口可樂

3. 缺少一致性、延續性的行銷操作方式

這部分大多與品牌平台建構的完整性、企業管理團隊的授權,以及行銷團隊的執行力有關。缺少一致性、延續性的行銷操作方式通常容易出現在兩個地方。

一是對外溝通的訊息不一致,主要來自於不明確的行銷主軸,或是已有行銷主軸,但管理團隊改變行銷溝通方式。二是沒有保持穩定的市場能見度跟曝光度,常發生在公司未達到目標業績,下修行銷預算的情況下。B2B 企業尤要注意,因為「穩定性」跟「一致性」是建立其形象的兩大要件。

行銷的三個階段

那麼,究竟什麼是行銷?大部分的學術領域多以 -ology 作結尾,例如:Biology(生物學)、Sociology(社會學)、Meteorology(氣象學)。但市場經營(行銷)的英文卻是 Marketing,以 Market + ing(動詞+現在進行式)組成,正好說明了此學說的精神。

Market 因為可當作名詞與動詞,在操作上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Market 當名詞
指的是一群人所組成的市場規模。這個階段研究、分析的主題是與「人」相關的議題,包含市場分析、市場區隔、競爭環境、客戶分析等,針對市場做一個整體描述跟評估,為定義目標市場的過程。這個過程會定義整體市場規模(TAM)、可服務市場規模(SAM)、可獲得市場規模(SOM)以及目標族群市場(Target Audience)。

Total Available Market (TAM),為整體產品或服務的市場需求量;Serviceable Available Market (SAM) ,是你的產品或服務可涵蓋的市場;Serviceable Obtainable Market (SOM) ,此為依據產品或服務的差異化、競爭環境、成本價格等可獲取的市場。

再以可口可樂當例子,可用下方圖表來說明:

 

 
Target Audience(彙整:Jojo Chang)

第二階段:Market 當形容詞
依據所定義的目標市場跟客戶(或使用族群),找出適合的產品/服務/技術,並將其行銷化(make it marketable),可視為是與市場接地氣的過程。 此階段的重點工作在於策略的佈局跟定義,包含 SWOT 分析、產品/定價/通路/溝通/推廣/媒體購買策略、價值主張等。

SWOT 分析(資料來源:Strategic Management Insight)

第三階段:把 Market 當動詞
著重於對市場的溝通、推廣跟宣傳。此階段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包含廣告、活動、電子報、海報、公關、社群媒體、店頭促銷活動等。

持續調整的現在進行式

Marketing 是現在進行式,代表必須持續不斷地重複上面三個階段:瞭解市場,檢視產品、技術、服務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以及調整策略與對市場的推廣方式。

台灣的企業要做好行銷工作,需打破「行銷是參加秀展跟上廣告」的迷思,因此我特別強調要把 Marketing 作為「市場經營」的角度來看。了解目標市場、找出適合的產品或服務,運用能引起市場共鳴的溝通策略,才能夠真正發揮行銷的精神。

 

※ 關於作者:Jojo Chang 現居美國矽谷,於美國半導體軟體上市公司擔任首席整合行銷一職。曾任 DDG 策略顧問,主導台灣 B2B 企業品牌建立專案,擁有超過二十年品牌行銷經驗。

 

想獲得更多品牌相關最新資訊?歡迎您點此訂閱 DDG 電子報

品牌經營
品牌行銷